2023年 國際鋼琴檢定 通過學生連結 恭喜 許恩碩同學 參加2023年 台南市音樂大賽 (市賽) 獲得優等成績 各項樂器課程招生中 (音樂豐富美化您的人生) 恭喜 林以希同學 參加2024年 大台南國際音樂大賽 小提琴 3年級組 獲得優等成績 恭喜2024年考取國中音樂班學生 陳品妍─崇明國中 國樂班 / 林文妍─崇明國中 國樂班

音樂知識

「為什麼孩子的手勢都站不起來?」
孩子初學最常遇到的問題是肌力上的缺乏,而姿勢是我們能察覺其不足的「外貌」。所以當孩子姿勢跟上課時講的不一樣時,幫助孩子練習最重要的,不只是叮嚀姿勢,還有察覺其所需,輔助其練習及成長。

演奏所需肌肉及強度
因為樂器演奏需要使用到許多的小肌肉,所以在練習上不適合用過重的重量,因為肌肉會產生代償作用,讓訓練時身體一直調動大肌肉運作,反而失去了小肌肉練習的機會。從棒球投手練習的例子來看,他們在練投球姿勢的肌力訓練部分也不會使用大重量而是使用彈力帶等方式輔助,這也是因為顧忌投手對於小肌肉協調、控球的需求,而不是一昧大重量訓練。

以練琴以外的訓練輔助手指肌力成長。
對於手指肌力訓練我非常推薦握捏軟式網球,這是因為球的形狀不但貼近我們手掌放鬆時的形狀,更因形狀的關係可以讓手指在訓練中獨立。在這裡不建議握力器,這是因為握力器的設計是讓大拇指與其他四指對立,其設計較強調握力訓練,用到手掌肌肉部分較多,對於手指的訓練較少。簡單來說,我捏軟式網球練的動作較像「捏」,主要強調手指小肌肉的練習;而握力器強調「握」,會因操作的方式導致使用到較多的前臂肌肉還有手腕,對於手指的訓練會比較不均。

練琴時以「慢練」訓練手指,過快的速度會導致甩手腕等不當借力。
很多小朋友因為怕痠還有無聊,在手指練習時會以很快的速度去練習,藉此逃過肌力不足的問題,但卻因手指穩定性、獨立性不足又加上速度太快,導致許多不當的彈奏習慣和姿勢影響學習、練習。所以要求孩子慢彈、慢練和適度休息對其指力及進度才有幫助,並紮實進步。
 
關於手指力量發展。
演奏與其說強調手的握力與手指肌力,不如說更強調肌耐力。雖說彈琴不需要有太大強度的握力或手指肌肉,對孩子來說,這卻是他們學琴前期要培養的要件之一。因為孩子手掌、手指肌肉不但少肌力也相對弱很多,這對於操作樂器,會是一件困難的事,也會導致他們在彈奏上會有錯誤姿勢或養成日後不當習慣。相信若是克服這個問題,對孩子音樂演奏的學習生涯會有很大的幫助。
文章選自欣古典

1、鋼琴的基本練法
(1) 鋼琴的基本練法就是慢練。 慢練尤如"大鏡",把樂曲中的一切細節都擴大了。慢練的最大優點是來得及根據視覺,聽覺得到的反饋信息調整和修正缺點和毛病。慢練的方法之一是用節拍器。即使在作品練習成熟之後,也不應忽視適當得慢速練習。
(2)有計劃、有目的地學習: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練鋼琴需要的是持之以恆的態度。鋼琴曲目繁多、演奏技法多樣。初學者應制定一個遠期學習目標和近期學習計劃,從基礎著手,循序漸進地學習,才能目的。
(3)以良好的心態學習鋼琴: 學琴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情緒起伏不的情況。應調節情緒,適當減輕學習難度,充分激發學琴興趣、緩解學琴緊張感。

2、鋼琴彈奏中自然重量的運用 關於自然重量的運用的要求是整只手臂的放鬆自如,從肩部的舒展下垂,到整個手臂的協調下垂,通過放鬆靈活的手腕調節,然後由手指把手臂重量傳入鍵盤。
(1):認識體會到手臂的自然重量 以前傾上身的坐姿,把兩隻手臂完全放鬆地垂下去。此時手臂好像是從肩部自然垂掛下來的物體。在空氣中隨意擺動,晃動,而血都湧向了手掌,通向了指尖。體會到手臂的自然重量後,我們就要把這個自然重量用到彈琴上去。接下來手指就要發揮它的功能和作用了。
(2):手指要承受並支撐整只手臂的重量 手指的三個小關節微微凸起,尤其是處於手掌部位的指根關節(以下簡稱"掌關節")必須要作為一個力量的支持點。手臂的自然重量落下來,要求每一個手指都能支撐住。我們用44371斷奏入門的方法練習:先分別一個手指一個手指地在鋼琴上站好,結合手臂的自然重量。經過一個階段,在每個手指都能自如地彈出飽滿的聲音後,再漸漸進入連奏的練習。進一步我們就可以調節重量的輕重

 3、彈奏鋼琴時身體的協調 身體的的協調牽涉到鋼琴彈奏的基本坐姿和體位等方面,開始就要明確,隨著程序的深化,又要不斷發展和更好地運用。
(1)保證身體協調的根本: 保證身體協調的根本是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進行調節正確合理的坐姿。隨著程度的提高,對力度、速度、音樂情緒和色彩的變化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要求,所以身體的參與和調節也越來越重要。
(2)坐姿的基本要求: 臀部要穩定而固定地坐在琴凳中部,為了便於靈活用力,不要坐滿,坐一半即可。而且為了照顧到高低音,要坐在鋼琴中部,不要隨意挪動,而兩條腿放在踏板兩旁,在強奏時左腿可後撤作為全身力量支點。這是坐姿的基本要求。
(3)身體的左右調節: 身體的左右調節主要依據音的高低。以音階為例,弱低音區時,身體重心放到左腿方面去;彈中音區時,身體重心兩面擺平;彈到高音時,身體重心側往右腿方面。
(4)身體的前後調節: 身體的前後調節可以根據音量的大小、力量的強弱來確定。

 4、 手指的能力與訓練
(1)手指的能力: 手指的能力是指每個手指是否有獨立活動的能力,是否靈活和有力。表現在彈奏上則是清晰度、均勻度和流暢度。

本文選自 百度文庫


 

1》手指觸鍵速度對彈奏力度的影響
根據鋼琴發音原理和音響物理學原理,彈奏者彈下琴鍵的速度越快,擊弦的力度就越強;手指觸鍵時的速度越慢,擊弦的力度就越弱,速度快,力量大;速度慢,力量小。

2》手指觸鍵高度對彈奏力度的影響
同樣重量的物體,以同樣的速度下落時,上下距離遠下落,能量強;上下距離近下落,能量弱。據此,在鋼琴彈奏中:用掌關節抬起手指彈流動音型或用臂舉高手彈和弦,八度比貼近鍵盤彈奏容易得到有力,較大的音量。這時手指觸鍵的速度和高度是一個乘積的關係。

3》用力部位對彈奏力度的影響
從“手指"到“全身重量”彈奏。這一彈奏發展過程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的彈奏發力部位,對力度的影響。 我們增加動量,就是使下臀或手部代替手指進行揮動,音量可以得到加強。一個手指的力量和一種來自肩部的力量是不同的。

4》手指觸鍵時的彎曲和伸直程度對彈奏力度的影響
手指觸鍵時的彎曲和伸直程度也直接影響著音量的大小。當手指彎曲時,用力會更加堅實,穩定,有力。因為縮短了手指的長度,減少了阻力,使音量變大。

5》手指觸鍵的位置對彈奏力度的影響
鋼琴的擊弦結構是一套複雜而靈活的複合槓桿。手指彈下琴鍵,通過槓桿傳動,鋼琴的琴槌就敲擊琴弦。 如果手指觸鍵位置在琴鍵靠外的部位(迎身位置)彈,聲音容易發出,音量也較大;觸鍵位置在琴鍵靠內的部位(遠身位置)彈,聲音不好控制,音量也較弱。這就好像我們平時推門,在門把附近用力,就容易把門推開,而在門合頁附近用力推門,要推開門就要比較費力。手指觸鍵位置的變化,直接改變了槓桿的動力臀和阻力臀的比例關係。觸鍵位置越靠裡,等於槓桿的動力臂縮短,音量就越少。

6》手指觸鍵的深淺對彈奏力度的影響
在彈奏音量為P或P以上的音量時,手指觸鍵應為“全觸鍵”,即彈奏時手指要把琴鍵彈到底;在彈奏音量為P以下時,手指觸鍵應為“半觸鍵”。半解鍵和三分一觸鍵,四分一觸鍵,四分三觸鍵同屬一類觸鍵,它們之間區分僅僅是音量的多少。這種量的多少不可能用固定的深淺來量度,而只是僅僅憑一種感覺,從效果出發來彈出它們的不同。

7》在彈奏多聲部音樂中,不同力量的觸鍵對彈奏力度的影響
在同一時間,一隻手用不同的力度彈下雙音或多個音,使多聲部進行清晰,獨立。 若干單旋律在橫向進行時相互交錯,協同的組合。這是學生比較頭痛而又忽視的一門必修課。 它首先要求彈奏者的每個手指充分獨立,在自己聽力的指引下,科學地練習對各聲部的控制能。科學的練習是指先把各聲部單獨抽出來練習,再把相臨聲部互相融合在一起練,最後是全部聲部的合成彈奏。

8》協調與力度的關係
演奏鋼琴時,全身各部位要靈活協調為一個整體。我們的背,腰,腿,腳同時起到發力和支撐作用。我們在彈奏強的力度時,必然要把腰部的力量調整起來,同時要有腿部的支撐,如果腳不能放在地面上,身體沒有穩定的支點,這就非常容易引發起緊張,造成手指過度的負擔,不利於身體力量傳達到指尖。

在鋼琴彈奏中,力度結構的重要性是無庸置疑的,有人說一份曲譜就如同一冊遨遊音樂天地的導遊,那麼力度結構就是這導遊圖中的行程索引了。按作曲家的導遊圖展開旅遊旅程,按曲譜上的力度結構推動音樂不斷向前,我們的演奏就能更準確,更精彩地表現音樂!

截錄至Jacky Lau Piano Studio
 

請放心,
家長對音樂完全不了解也不會造成任何問題。
音樂講師會負起指導的責任來進行各項課程,
所以在課程方面不會要求家長做困難的事。
請家長在課程中跟孩子一起享受音樂並適時給予小朋友安心感及溫馨的鼓勵,是我們認為最重要的部分。

一、亞瑟‧魯賓斯坦(Arthru Rubinstein1887~1982)
魯賓斯坦生於波蘭羅茨,自幼即顯露音樂稟賦。四歲開始學琴,不久即負笈柏林,同時鑽研鋼琴與作曲,十二歲在柏林首次登臺,自此開始踢輝煌的演奏生涯,馬不停蹄的在世界各地演奏,成為本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大師。他有著過人的記憶力與精力。他是一個性格外在的演奏家,他熱愛人類,熱愛鋼琴藝術,這所有的人生觀都在他的演奏中表露無疑。

1   如何練習:
 很少練習,常用意識的無聲練習。
✤ 每個人應有不同的彈法。
 注重感性音樂、高尚優雅的音樂氣息。
✤ 不練車爾尼等練習曲。
 只練困難樂段。
2、是否作基本技巧練習:
不做基本練習。
3、如何背譜:
用“心像”是背譜,能記住樂譜上任何一點,完全照相試的記在心裡。

三、威廉‧巴克豪斯(Wilhelm Backhaus1884~1969)
巴克豪斯生於德國的萊比錫真是德國的文化與音樂中心,巴克豪斯自幼即師從艾洛斯、烈根德弗,1891年進入萊比錫音樂院,畢業後移居法蘭克福,雖當時有名的鋼琴家兼作曲家的德爾貝特(D‧Albert)學習。德爾貝特教他最拿手的“貝多芬作品詮釋”。1900年,巴克豪斯初次在倫敦登臺,一鳴驚人。他除了21歲時應聘為英國曼徹斯特音樂院教授及1907年23歲在仲德斯豪音樂院任教,但時間很短,自始至終他都以演奏家的身份活躍於舞台上。

1、如何練習:
 強調音階、琶音及巴赫,這是他的技巧基礎,75歲時,每天練半小時以上的音階琶音。
✤ 不能以複雜的技巧就認為是難曲,即使最簡單的莫扎特樂曲,要做到完美也是困難的。
✤ 不要只練那些幾分鐘就能彈出的音群,優美旋律的曲子,這對演奏家是危險的。
2、是否作基本技巧練習:
一生都在練音樂、琶音,但都加上表情。

四、華爾特‧紀瑟金(Watter Gieseking1895~1956)
紀瑟金出生於法國的裡昂,四歲開始彈鋼琴,據說他在6歲的時候在法國貴婦人面前彈奏舒曼的幻想曲作品17號。8歲寫了奏鳴曲作品二一起其他曲子。10歲進入德國漢諾威的市立音樂學校,接受卡爾‧賴瑪(K‧Lei-mer),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老師。他初次正式登臺是在20歲,而且一鳴驚人,3個月內在漢諾威廉著演奏六場貝多芬的全部奏鳴曲。
1、如何練琴:
✤ 強調尋求人走路時最自然的姿勢彈奏。
✤ 練習要求絕對正確,即使ppp,或pp都要清楚區分。
✤ 注重耳朵訓練、注意聽自己的演奏,要以批判別人的態度來聽自己的。
✤ 音節練習要求以快速彈奏,ppp的音量。
2、是否作基本技巧練習
要練習音階、琶音能從ppp~fff間彈出各種等級的音量,還要用ppp和最快的速度彈音階、琶音。
3、如何背譜:
可以不用琴練習,就可以背譜。

五、亞圖‧史納伯(Artur Schnabel1882~1951)
史納伯是上一代的奧國大鋼琴家兼偉大的教師,他是雷謝狄斯基(T‧Leschetizky)的門生,它是第一位被稱為貝多芬專家的演奏家。當代的鋼琴演奏家或者教師都以師事史納伯為榮,甚至以他這一系的教學系統而自誇。
1、如何練琴
✤ 最初較為注重技巧練習。
✤ 有了技巧後,把技巧放在第二位,否則會變成單純的技巧家。
✤ 音樂注重直覺。
✤ 強調音樂的詮釋,要忠於原譜。
2、是否作基本技巧練習
教學是注重技巧練習。

六、克勞迪歐‧阿勞(Claudio Arrau1903~?)
阿勞是南美洲最傑出的鋼琴家,也是當代名列十大的鋼琴大師,他出生於南美洲智利,在德國受教育,最後在美國定居,雖然他在美國逗留44年,他仍然保留他的智利公民的身份。由於母親的啟蒙,在3歲學琴之前,已可背彈貝多芬的奏鳴曲,是個驚人的神童,五歲舉行首次獨奏會,六歲入聖地亞哥音樂院,八歲在聖地亞哥正式登臺舉行獨奏會1853~1918年間師從于馬丁‧克勞塞(Martin‧Krause)克勞塞1918年逝世後,他完全靠自修完成了自己的音樂教育,為了在緊張中保持平靜而看了許多“禪宗”方面的書,並從禪宗中不斷地找到鋼琴藝術所必備的條件。
1、如何練習:
✤ 在12到13歲時,每天練3小時基本練習。
✤ 14歲以後,只練樂曲困難部分。
✤ 演奏前不到會場預演。
✤ 每天練習時間隨個人的體力、意志力而定,有時一天練了20小時來準備,最重要的是身體不覺得疲勞。
✤ 提倡身體放鬆、精神緊張地處理音樂。
2、是否作基本技巧練習:
強調學生開始時必須做很多的技巧練習。
3、如何背譜:
用四種方法記憶
✤ 心像記憶
✤ 聲音記憶
✤ 分析記憶
✤ 肌肉動作記憶。即手指位置記憶,分析記憶,最後直到能正確即以每頁的詳細細節為止。

七、西西裡‧珍哈德(Cecile Genhart)
珍哈德是美國伊士特曼(Eastman)音樂院之著名老一輩教授於1975年退休,訓練出許多優秀的學生。她跟艾德溫‧費雪(Edwein Fischer)、法國的菲利浦(Philipp)曾彈給布索尼(Busoni)聽過,那時的德彪西剛開始有名,在伊士特曼教過10年後,又跟Matthay學了一陣子,終於成為優秀的教師。
1、如何練習:
✤ 注意巴哈作品的訓練。
✤ 練習基本定律:你必須明白你再做些什麼?為什麼做?在什麼時候做的?又怎麼做的?
✤ 多做分析、思考後才知怎麼練習。
✤ 注重移調練習。
2、是否作基本技巧練習:
要求具有絕對的音階、琶音的技巧,並作移調練習。

八、古伊歐瑪‧諾瓦斯(Guiomar Novaes)
諾瓦斯是巴西的著名鋼琴演奏家及教授,生於巴西聖保羅;在巴黎音樂院跟Philipp學習。1916年在美國紐約首演,在哈利埃時‧布勞(Harriette Brower)的鋼琴精粹(piano Mastery)提到她和其他大師對她的琴藝評論:“諾瓦斯的琴藝本身就是藝術,對於每一個細節,她總是處理得毫無缺點,似乎沒有難倒她的問題,同時諾瓦斯在音階上的處理更是完美無瑕,恰到好處,尤其是她的滑音,更是沒有一位音樂家可堪比擬,她的和絃豐富,顫音猶如鳥鳴,聽眾總是不由自己的為她的琴藝所傾倒,而且也訝異於她完美的技巧以及對原著的詮釋能力,她能將作品中如詩般的情緒化的特質,以澎湃而震撼的方式表達出來。”
1、如何練習:
✤ 練習時就忠於原作。
✤ 演奏時必須把技巧練好,但不能想到以技巧取勝,所有的知識盡情盡興。
✤ 在音樂院時通常每天4~5小時,測驗時才練到6小時,學生時代練過Philipp、Pischna、Cramer、Bach很少特別注意技巧練習,技巧對她而言是天生的。
2、如何背譜:
很自然的記憶,不勉強,靠視學與聽覺達成心像記憶。

九、斯羅伯德亞尼克(Slobodyanik)
蘇俄的鋼琴家,1968年首次在美國演出時,評論家說到:“也許是自吉列斯(Gileles)、李希特(Richter)以來從蘇俄來的最優秀的鋼琴家”。他和吉列斯、李希特同時紐豪斯(Heinri Nerhaus)的學生,而他是紐豪斯的最後一個學生。紐豪斯對他的評論是“具有無比天賦的才華”
1、如何練琴:
✤ 他是一位天生的鋼琴家,如果有音樂會又有新曲目,就每天練6至6小時半。
✤ “我練習時通常將全曲從頭至尾彈,如果有什麼地方錯,就重彈那些地方。”
✤ 他全靠本能來彈奏。
✤ 肖邦的練習曲是最好的練習曲。
✤ 好的聲音是從內心,大腦,也從手而來,腳也有點作用。

十、卡沙德修斯(Casadesue1899~1973)
羅伯特‧卡沙德修斯。1899年生於巴黎,他的家族是有名的音樂世家,12歲進入巴黎國際音樂院就讀,接受路易斯‧狄耶梅(Loris Diemer1843~1919),14歲以首獎畢業。他的演奏特徵是音質透明、潔淨的技巧以及純粹的演奏樣式,成為法國新時代的代表鋼琴家二戰後遷居美國,在各地舉行演奏,並錄下巴哈、莫雜特三台鋼琴協奏曲的唱片(Odys‧Y31531),大獲成功,1973年去世。
1、如何練琴:
✤ 練習要求重要的是聲音,不是技巧,然後是圓滑、平均。
✤ 重視觸鍵,踏板的運用。
✤ 用Czerny練速度、Philipp練均衡。
2、是否作基本技巧聯繫:
重視技巧練習,認為c大調、降B大音階最難彈。

十一、艾麗琪亞‧拉羅查(Alicia Larrocha)
拉羅查1923年出生於卡塔龍尼亞的大都市巴塞羅那,拉羅查的母親和阿姨都是西班牙的作曲家,格拉納德斯的學生。2歲他的阿姨教她學鋼琴,4歲師事法郎克‧馬歇爾,5隨即登臺舉行獨奏會,11歲與馬德里的交響樂團協奏演出。1940年起在西班牙各地作巡迴演出。1943年榮獲馬歇爾金牌獎,1947年起在巴黎、倫敦等歐洲主要都市活動,1954~55年的演奏季赴美國登臺,並由美國的笛卡拉唱片公司錄音灌製唱片而備受矚目。1956年與卡隆德攜手演出,同年獲得好萊塢國際音樂獎,1960年為紀念阿爾貝尼斯誕辰百週年,舉行多場演奏,1972年榮獲當代“鋼琴女王”的尊稱。
1、如何練琴:
✤ 音階、琶音是必需的,教學時視學生缺點,需要而有所不同。
✤ 練和絃用很慢的速度,把手放在鍵上感受它的擴張。(小手的人練的)
✤ 時常做伸展練習。(從小到現在)
✤ 練習擴張手指的方法:
第二指與第五指之間,用另一隻手,將手指張開。(不用鋼琴)
有計劃、機械式的在鋼琴上打開手,盡最大可能張開彈奏和絃。
伸展和絃練習用2、3、4指彈4度泛音,即先彈C、F、A,試著彈C、F、B。
用五只手指彈9和絃。
2、是否作基本練習:
教學生們必須要練,現在她沒時間練,只練演奏曲目中困難部分。
3、如何背譜:
✤ 先用手]、再用智力、加上分析、先背左手。
✤ 自然的記憶,由重複的練習,自然而然的記住,但這是危險的。
✤ “我認為重要的是分析一樂句的曲式、節奏、段落。”
✤ 手指的記憶有效但危險。
✤ 重音的記憶。(尤其是西班牙樂曲)
✤ 鍵盤視覺記憶。
✤ 記憶是複雜的,必須運用所有的方法,最重要是要有音樂的耳朵。

十二、華爾特‧克林(Walter Klien)
克林是維也納音樂院的教授,並時常赴世界各地旅行演奏,中視第五季維也納時間曾播出他演奏的孟德爾松的G小調協奏曲,所錄的唱片以莫扎特的所有鋼琴曲為著名。
1、如何練習:
✤ 練習樂曲時,我練得很慢,不用踏板,試著聽到每次的新發現。
✤ 練習樂曲時,我還找一些有關資料進行研究。
2、是否作基本技巧練習:
不做音階及技巧練習,練習樂曲中的困難處。

十三、湯瑪士‧華沙利(Tamas Vasary)
匈牙利名鋼琴家,得過國際肖邦大賽冠軍。
1、如何練習:
✤ 我的練習方法,因新樂曲,或練差不多了,或者在音樂會前而所不同。
✤ 首先練到我能用“心”彈,然後用耳朵彈,反覆練習到能為自己彈或為太太彈。
✤ 然後設法能離開鋼琴來學習每一個音符,在飛機上也可以背譜,想出每一個音。
✤ 普通曲子開始時先做重點練習,巴哈賦格則一開始就仔細而慢的從頭到尾。
✤ 這些階段完成後,我就分手背。
✤ 演奏會前兩周每天練習整場曲目,用標準速度,但沒有用上表情,兩三天前才盡全力加表情,以培養情緒。
2、是否作基本技巧練習:
學生時代練很多困難的技巧練習,現在我找些兩手都很難的曲子練習,例如拉哈馬尼諾夫的第三號協奏曲,或者把肖邦練習曲,用左手彈右手的部分,或者兩手同時彈右手的部分。

十四、畢曉普(Stephen Bishop)
生於美國洛杉磯,雙親是南斯拉夫人,後在英國著名鋼琴家拉‧赫斯(Hess)門下學琴。19歲時在倫敦正式演奏,1961年,被邀請在愛丁堡音樂節上演奏,英國作曲家班乃特(Richard Rrdeby Bennett),還為他寫了一首鋼琴協奏曲。目前是非利普唱片公司的專署藝術家,錄製發行了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phi 6747 104)巴爾托克鋼琴協奏曲(phi 839 761,9500 043)葛里格、舒曼鋼琴協奏曲(Phi 6500 166)等等超過了20張唱片。
畢曉普是一位率直,音樂性豐富的鋼琴家,但並不是每張唱片都能貫徹其獨特風格。他的特徵是琴聲晶瑩清澈,經常出現別的鋼琴家所不曾表現得優美音色,同時表現自然流暢,如果能塑造並表現自己的個性,就能進入大師級的演奏家之列。
1、如何練習:
✤ 每天練5~6小時。
✤ 通常我不練得太快,假如我需要那些特別的技巧,例如,八度,我就找一些八度的曲子來練。
✤ 假如巴爾托克第二協奏曲,如果是一次又一次的練,即使練到手僵硬,也無法練好,必須找一些技巧練習來幫助克服。
✤ 曲子練到相當熟後,就分段練,如是奏鳴曲就練發展部。
2、是否作基本技巧練習:
如果有時間就練音階,技巧練習也是如此,這些都很重要。
3、如何背譜:
記憶對我沒什麼問題,它是來自正確的練習,我不會一句一句的背。

結論

下面將上面所述,做一結論,作參考:
1、練琴的方法,因個人的天分、才智而有所不同,如果他是絕頂聰明,能像魯賓斯坦、約瑟金等的有過目不忘的本領,無形中,他就省掉許多練習過程。這些特例的練琴,或背譜方式,不是一般人所能效法的。

2、通常在學生時代,必須多練練習曲,基本技巧等,先打好基礎,待技巧已夠好時,可以省略一些練習曲,但基本技巧必須作,因為即使是只練困難樂段的演奏者,為了克服這段技巧時,決不能一次又一次機械式的彈奏,一定得設法,改變方法練習,已達成目的,這些改變,就會運用到一些基本技巧的練習方法。

3、練琴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不過要想彈好鋼琴,每天最少也得四小時至五小時之間,如果不是絕頂聰明,而要有好成績,則必須超過這些時間,尤其是學生時代。

4、音階、琶音、巴哈等的練習,有些大演奏家,如巴克豪斯、塞金等一輩子都在練,因之他們手指的靈活性,到老年,比較看不出衰老的現象。只有少數演奏家,不練基本技巧,所以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正確的結論,練習曲,即基本技巧練習,在學生時代,必須多多加強練習,目前有一部分人,提倡不練基本技巧,認為技巧泉可以有樂曲中獲得,要用這種方法的人,第一,必須是天生就是彈鋼琴的料子;第二,要絕對的天才,否則就只有為興趣而練著玩的人。

5、練琴必須‘專心一致,必須明白你在彈什麼?為什麼彈?怎麼彈?彈得怎麼樣?也就是多做分析、思考、然後練習。
6、儘可能在15歲以前把技巧練好,並多背些曲目,才有希望成為演奏家。

7、練習時要慢,並要找一些相關資料研究。

8、練琴不能懶,隨時擴充曲目。

9、背譜是複雜的,要做到萬無一失相當困難,所以要儘可能運用所有知道的記憶方法來背譜,以防萬一有一方失誤,還有另一方法可補救。

10、東方人天生手小,所以最好在發育期開始,多做擴張手指的練習,使相當有幫助的,如果手指能多擴張一個鍵,也許就是你彈起來舒適、放鬆。

11、練琴時,要找缺點練習,如果不做技巧練習,必須學會自己從困難樂段中設計練習方法。

12、耳朵的訓練要從基本練習做起,從枯燥無味的練習中,找出音樂。
本文選自 部落格 隨興得寫寫

小提琴 練琴的正確習慣

1應保持譜架的架台與眼睛視線平齊。架台一旦位置太低,狠容易使我們養成持琴過低的毛病。而這毛病對於發音狠有害處,使我們需竭力抵消運弓時向指板的側滑,並給靈活舒暢地換把帶來制約;對於演奏形體姿勢也大有影響,音色再美、技術再嫺熟,因為腆肚含胸,一定會使整體形象大打折扣。而與視線平齊的架台能滿足身體自然挺拔,利於胸腔正常呼吸,給了左手自由移動的空間且不會形成防止琴掉下來的心理恐慌,右手的弓能近似水準地與弦接觸,易於控制操作。

2在開始練習時,可能手臂、手指仍然狠僵硬,加上天氣寒冷,結果匆忙練習會影響練習品質。較好的辦法是:將手浸入較熱的水中泡一會兒,手指會狠快恢復柔軟靈敏,克萊斯勒也是用的這種辦法。

3在練習前,應檢驗弦與弦之間的關係是否準確,通常的做法是用小六度音程檢驗。千萬不要在音程不准的弦上進行練習,否則為了獲得音準,手指必須去按不正確的位置,時間長了,會改變手指移動的准度;如按對位置,則音不准,結果會損壞聽力感覺,或者使手指無所適從。

4在練習時,應檢查每根弦的音高是否正確,方法是使用音叉,有條件的用音準的鋼琴。同一根弦如果每天的音高都不一樣,對人的聽覺和樂器本身都將產生不利影響。

5不要在自己練習受挫時,以毫無理由的空弦拉奏結束。練習所需要的精神集中會因為這種標誌著不穩定的壞習慣而受到擾亂。

6樂譜上的指法和弓法應標注清楚。對於修改或已經劃去的指法或弓法連線,應盡可能使它看不出來,因為它會影響視覺記憶,並引發一些錯誤。

7每練一小時應休息10~15分鐘,在休息的間隙裡,可做一些其他的事,或者乾脆什麼也不做。一張一弛,勞逸結合。

8練習時,可選擇一些使自己不覺得疲倦的姿勢進行更換,不必強求始終站著或坐著,少兒應多一些站立的練習。如果練習時間過長而又保持從頭至尾都站立著,會由於肢體的疲勞影響練習品質。

9不要將琴臨時性地掛在譜架的邊沿上,這雖然看起來狠酷,卻最容易引發狠多意外,對琴的損傷風險狠大。

10不要將琴臨時放在沙發上,並因為疏忽大意而一屁股坐上去。

11不要將琴放在空調的出風口,不管是夏季的冷風還是冬季的暖風,都易使琴身的濕度受到狠大的影響,甚至造成琴體變形,改變琴的發聲。

12不要將琴放到陽光下、暖氣片或取暖器附近,更會加劇琴的變形,甚至引起琴的板材脫膠開裂。

13練習結束後,應及時將積澱在琴上和弓上的塵埃(松香)擦乾淨,否則,松香吸附到琴面及弦上後,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形成板結的松香層,影響琴體的發音、阻滯弓在弦上的動作。

14弓毛上的松香如長時間得不到清除,也會使弓毛結垢,縮短弓毛的壽命、改變弓毛與弦的摩擦。

15多年使用的提琴,不可避免地會在琴腹中積上狠多的松香粉,也可以由f孔向琴腹中裝入少量的米,搖晃數下後再倒出,效果不錯。

16譜架升高,免得駝著背、貓著腰拉琴。

17熱水暖手的方法是比較管用的。

參考論壇:http://www.chinaviolin.net/bbs/dispbbs.asp?boardid=35&Id=38712
 

學小提琴怎樣練習音準

會小提琴的都知道:小提琴的音拉不準,一切都白費力氣。所以,要學好小提琴,非得把音練準。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訓練:

1。多練耳----要拉得準,首先得聽得準。當然,從來沒音樂基礎的人也談不上聽準音高。你可以這樣,在老師的幫助下,把要練的曲目反復唱熟唱準,然後再拉。平時還可以多聽音樂,例如音階。琶音等簡單樂曲。

2。左手手型------良好的音準依賴左手準確敏捷的動作。學習小提琴必須注意正確的手型。一般情況下,左手呈半圓形,1指跟4指要保持準確的四度關係。4個手指離弦的高度大體一致,處於低空待命狀態,並且指甲幾乎在一直線,朝著自己的臉部。手指之間摁弦距離要根據全音半音隨時調整。半音兩手指一定要緊挨著,全音則隔開(兩個半音的距離)。

3。左手訓練-----剛開始訓練音準時,要把自己拉的每一個音,與自己對應唱準的那個音進行印證。並根據音高差別調整手指在弦上的高度。這個階段很重要,是將來的基礎,一定要有耐心練好。以後,還要注意手指按音要有準備,要有預見性。要能量出下一個音的準確距離,還有,在摁弦的過程中,依據樂曲需要,有的手指要要提前按,有的手指要提前抬,還有很多情況下,手指要注意保留。尤其是在不同的把位,一指要注意正確的位置(關係到其它手指位置正確與否)。

參考論壇:http://www.chinaviolin.net/bbs/dispbbs.asp?boardid=33&Id=29366

輕鬆學習拉奏小提琴的正確姿勢

想要自然而正確的拉奏小提琴嗎?要訣其實很簡單,就是《 保持輕鬆 》一般來說,即使聘請家教,一周內他能叮囑你的姿勢不過 2、3 小時而已,其餘時間得靠自己調整,直到正確姿勢成為習慣。

站立時,雙腳張開與肩同寬,腳掌貼地,腳尖稍稍向外,自然地抬頭挺胸,保持呼吸順暢,放鬆全身的肌肉,即使是愛美的女孩也盡量別穿著高跟鞋。盡量避免坐著拉奏,如果非得坐著,請保持雙腳踏穩,身體別靠向椅背。

持琴時微微揚肩,將琴《 肩墊部分》平穩放置在左鎖骨上,注意琴和脖子間不要有空隙,讓琴的重量自然分布在肩上,保持頭正脖直,不要歪頭,也別死命地夾琴。

練空弦時,用左手輕鬆而穩當地把住小提琴的右肩,再以大拇指及食指指根把住琴頸,虎口與琴頸間要留有縫隙,手指保持自然彎曲,絕不要向後翹,手腕與前臂盡可能呈現一直線,手肘垂掛在小提琴的下方。 琴頭與嘴巴保持同樣高度,約放在身體左側 45 度,和腳尖方向一致,琴面稍向右斜。樂譜高度則應與眼睛視線平行,如果能背譜,眼睛看著琴弓與琴弦呈十字型。

拿持琴弓時,先用左手拿住弓尖,右手大拇指指尖碰在馬尾箱和膠皮中間,指甲不要碰到弓毛,其他四指自然放在弓杆上(食指第2關節末端放在弓杆上,中指靠近無名指,小指放在弓的上方,略為伸直),手心留著一個圓圓的空間,大拇指指尖與中指第二關節內側形成一個圓環,右手指呈圓拱狀自然地分開。

一開始拿琴與持弓不穩是很正常的,沒事的時候可拿根鉛筆左右擺動,藉此來訓練手指。只要多練習,一定能表現出輕鬆而正確的姿勢,但是千萬記得最重要的事情:「別把小提琴給摔到地上了!!」
 


  
小提琴的存在可遠溯至公元1550年,至於何時成為有地位的樂器,則要追溯至1600年左右了,當時它第一次以標准的姿態出現在意大利的歌劇交響樂團裡。到了1626年,法王路易十三在宮中組織交響樂團,小提琴的地位因而再提高,自盧利以后,它的聲譽更為卓著。 
 
小提琴介紹

小提琴不僅是管弦樂隊中最重要的樂器,同樣在室內樂,民謠樂,爵士樂等領域散發其迷人的魅力。因為它是多才多藝的,既能唱出悠揚如詩般的曲調,又有時讓人感到耳花繚亂。小提琴屬於弦樂器,音域至少三個八度,琴身由木材制成,琴弦則由純鋼制成。

它的長度是多種多樣的,但琴身常在36厘米左右。小提琴是四根弦的樂器,通過琴弦振動發聲,現代的小提琴源於16世紀歐洲早期的四弦琴。意大利的小提琴是世界上最好的,特別是阿馬提家族的。

在小提琴制造的過程中,琴弦要經受7.7公斤向下的重力。現代的管弦樂團通常有大約有24把小提琴,分成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兩個部分,在演出中小提琴的任務要比任何其它樂器都重。它們的發音清澈脫俗,經常與其它的樂器形成鮮明對照。

小提琴也是至高的室內樂器,許多作曲家為它精心譜寫樂曲。其中,弦樂四重奏的配置是最佳的,它用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在這一組合中,小提琴在其它提琴家族成員的協奏下無疑顯得高貴且游刃有余。

小提琴在鄉村樂的應用是很有名的,發展於美國南部,是英國移民喜聞樂見的樂器,如今被繼承下來。這種以小提琴為主的鄉村樂,滑音和雙音等裝飾音用的相當普遍,其中有越來越快的演奏,可以讓空氣充滿幻想與激情。用弓來拉兩根弦可以演奏雙音和弦。在有些情況下,要用指來彈撥弦。雙滑音則要在拉弦的同時用手指在琴弦上游動。

一般人在提到所知的樂器時,幾乎不可避免地都會把小提琴擺在前幾位。它清脆的聲音,人人耳熟能詳。它的音質多變,在管弦樂團佔有主導地位。

小提琴是所有樂器中最為人喜愛的一種,優美的音色和出色的情感表現,實在是獨奏最理想的樂器。近幾世紀來,小提琴一直大受演奏家和聽眾歡迎。此外它在交響樂和室內演奏器中扮演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所有現代樂器中,小提琴可說是最簡單的一種,主要的部份包括一個上過漆、光滑、中空的木制共鳴箱,以及一個長長的琴頸﹔四條弦緊繃繃地架在琴頸上。這種曲線優美的設計,並不祇是徒具裝飾的功能,其大小的比例完全是依據聲樂學設計的。小提琴的外形雖簡單,結構卻可細分成七十個部份。 

小提琴的存在可遠溯至公元1550年,至於何時成為有地位的樂器,則要追溯至1600年左右了,當時它第一次以標准的姿態出現在意大利的歌劇交響樂團裡。到了1626年,法王路易十三在宮中組織交響樂團,小提琴的地位因而再提高,自盧利以后,它的聲譽更為卓著。

在早期,由於小提琴的弦太粗,而且架得太鬆,所以音調呆板而低微。在十八到十九世紀之間,小提琴制作技巧得到小提琴作曲家韋發第和塔替尼諸人的啟發而大有改進。他們在協奏曲和奏鳴曲獨奏時要求飽滿、清晰而響亮的聲調,因此改用較細的弦,而且把弦拉得較緊,以使演時能發揮得盡善盡美。其它細小的改變是小提琴的內部結構和指板,以便承受額外的拉緊。

於是,演奏的水准大大提高,不僅節奏流暢,而且能闡釋曲中的意義。左手奏技巧已漸臻完美,而新指法亦不斷推陳出新。 

在十八世紀初期,已開始流行把小提琴架在顎下演奏,取代抵著胸部或鎖骨的演奏法。十八世紀末期弓弦也有顯著的改善,彈性較佳,長度寬度皆有增加。 十八世紀末期,小提琴已建立現代的形式,中世紀的小提琴再也派不上用場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因帕格尼尼(1782~1840)而大放異彩,他出神入化的演奏,令聽眾如痴如醉,幾近歇斯底裡的境地,有人譽之為「小提琴之王」,誠非過譽。帕格尼尼為小提琴創作了許多復雜而美妙的音樂,至今仍是音樂界名手的最有挑戰性的項目和靈感的泉源。 

小提琴是最好的獨奏項目,若說鋼琴是樂器之王,那麼小提琴則為樂器之后。現今一流而為聽眾熟知的小提琴演奏家有:海飛滋、史坦因、曼紐因、佐克曼等。 

在地中海沿岸各國,小提琴是浪漫抒情的象征,樂手在小餐館桌旁用它來取悅年輕的情侶﹔同時,它也是跳舞時的良伴,幾乎所有傳統舞蹈均以小提琴伴奏。在中世紀時期的歐洲,常見吟唱詩人一邊歌唱一邊拉奏弦樂器。 
小提琴是最能表達感情的樂器之一,許多作曲家用它來喚起聽眾的共鳴。借著不同的演奏方式,小提琴可以產生各種不同的聲音效果。以弓拉琴弦,可以產生柔和的琴聲,營造安靜詳和的氣氛,亦可發出如童聲高音般的純淨音色﹔以弓擦琴弦,可以產生充滿怒意的刺耳效果,用來描繪暴風雨過境或暴亂場面。 

手指沿琴弦滑動按壓,則可以為悲傷的音樂增添令人感到顫抖的效果。以指撥琴弦產生短促明快的聲音,則與輕快的氣氛相互呼應,常用來描繪舞蹈或雨滴落地時的情景。

近年來,小提琴成為現代流行樂及爵士樂愛用的樂器之一。許多搖滾樂手及流行樂器手已棄用音響合成器,把音樂改編成採用大量小提琴的管弦樂曲,以創造比較柔和的效果。 
廣州文化信息網(責任編輯:張愛敬) 

小提琴的由來

小提琴這種樂器由來已久,究竟是誰發明了小提琴,無從考証。不像汽車、飛機、電燈、電話都有據可查,知道是何人,何時發明。

人們在1550年的一幅壁畫上找到了一把有三條弦的小提琴,這是至今能見到的最早的小提琴樣子。一直到17世紀,意大利克雷蒙那的制作大師阿瑪蒂才將小提琴定形為今天人們使用的的形狀、尺寸,並使用4條琴弦。

小提琴------Violin是意大利文,記得我們初學小提琴時,人們還不太知道這是什麼樂器,演出時聽眾中經常有人稱小提琴是:“歪脖琴”。

在大型交響樂隊中,坐在前面的弦樂大家族中有第一、第二小提琴聲部,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五個聲部,小提琴是其中的高音聲部。

小提琴有琴頭、琴頸、指板和琴身幾個主要部位。琴身又包括面板、背板、側板、面板是楓木,背板、側板和琴頭是雲杉,指板是木質堅硬的烏木。

從前使用的弓子是彎的,近似二胡弓子形狀,隨著演奏技術的發展和需要,於18世紀未才固定成現代的形狀。

小提琴音域寬廣,有3個半八度經常作用,偶爾還可以超過這個音域,4條弦分別是G 、D、A、E,音色各不相同。

小提琴由於是用弓子演奏的樂器,可以演奏持續的長音,是一件表現力非常豐富的歌唱性的樂器,可以演奏非常抒情、甜美、娓婉、動聽的旋律,又能奏出熱情、激動的曲調和活潑、歡快、強有力的音樂。

文章選自 廣州文化信息網(責任編輯:張愛敬)